早在上半年上海车展上,新奇骏就已发布亮相。焕然一新的造型和日产斥巨资打造的全新平台让人对新车充满了期待。就在上月,新奇骏在呼声和争议中如期而至,人们慨叹新车变化之大,用户在新车身上难以找到老车的影子。190亿换来的新平台,智能化、网联化的全面升级,极具现代感和科技感的内饰都给足了消费者想象的空间。
虽然奇骏定位紧凑型,但从产品实际的表现来看,都更像是一台中型SUV。再从奇骏的价格区间来看,新车“剑指中型”的初衷无疑得到了进一步的实锤。新奇骏定价18.19-26.29万元,这与大众探岳18.69-26.49万元的价格区间高度重叠,而后者的车型定位就是标准的“中型SUV”。因此,于情于理新奇骏的主战场都应该在中型SUV市场,与探岳的较量也将成为必然事件。
奇骏翻天覆地,探岳惊喜不大
关于两台车的内外造型,首先要肯定的是在表现力上,奇骏要比探岳有新意不少。毕竟奇骏是全新换代,上个月刚刚上市,而探岳早在2018年10月就已问世。两款产品相差近3年,这意味着奇骏将充分的“时间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奇骏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树立“硬汉”形象,这一次也不例外,新奇骏在外观上的阳刚之气比老款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来讲,大量的设计语言在全新一代奇骏上被无限放大,像V-Motion前脸、V型镀铬饰条、蜂窝进气格栅等设计都要比老款更具辨识度。
被称为“LED星舰分体式大灯”的灯组包括上方的日间行车灯,和下方的远近一体的矩阵式灯组。无论是犀利狭长的造型,还是点亮效果都已经站在了同时代、同级别的前列,这对于还装载着卤素光源的老款车型来说科技感和时尚感都是一次飞跃式的提升。
相比之下,大众探岳的前脸依然是熟悉的一汽-大众SUV家族的味道。虽然说探岳造型要比途观L更加圆润,也多了更多的时尚气息,但要说大众在设计上能给出多少惊喜终究不太现实。即便探岳的中网融入了不少细节设计,比如“线”、“圈”相连的格栅,再比如贯穿LOGO的单幅式镀铬横条,都让这台大众表现得与“众”不同,但整体的视觉效果依然是大众惯有的“中规中矩”。
因此,从新奇骏和探岳的前脸对比来看,两者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创新力”。换句话说,新奇骏足够让人眼前一亮,设计师像是给了奇骏新生,也为新车注入了灵魂;而探岳更像是在“吃老本”,MQB虽然赋予了大众强大的“翻新”能力,但“双刃剑”的本质很难不叫人看完大众家族十几款SUV后产生审美疲劳。
侧面来看,两台车实力相当。奇骏依然保留了老款车型硬朗的轮廓风格,探岳则是延续圆润和饱满特征。两车风格各异,在细节处也存在了些微妙的异同。比如说在轮毂轮胎方面,两台车都用上了五幅式的铝合金轮毂,并且都配有了R17、R18、R19三种规格的轮胎。不过有趣的是,奇骏仅顶配车型使用了R19的胎算是情理之中,而探岳的顶配使用的是R18,作为次顶配主打运动的R-Line车胎反倒是R19规格。
除此之外,奇骏在跨界和个性设计上也做到了顺应潮流,新奇骏特地加入了类似悬浮式车顶的设计,这让这台更显稳重、硬朗的越野选手多了一丝柔情和俏皮;相对奇骏的勇于尝鲜,探岳仍然选择了相对保守的设计路线,但也算符合整车不激进的风格。
车尾部分,两车都选择了隐藏式的排气构造,不过探岳设有了装饰排气,而奇骏则在保险杠部位使用了大面积银色磨砂材料包裹,高级感提高了不少。另外,新奇骏还在LOGO下方排布了“X-TRAIL”的字母装饰,论设计手法和探岳如出一辙。
实际上,光看外观,并不会明显感觉出两台车的“代沟”,但一旦坐进车内,无论是谁都会轻易得出“新奇骏将在内饰部分大胜探岳”的结论。一句话,新奇骏在内饰布局上已完全是翻天覆地,也做到了身在潮流。而探岳相比原先的大众产品,虽然也有了多多少少的升级,但依旧是有些疲软。
道理很简单,新奇骏的内饰代表的是日产家族最新一代的内饰,而大众最新一代的内饰暂时还只出现在了八代高尔夫、揽境和ID.系列车型之上,至于探岳的这套内饰严格说来是大众的上一代内饰。因此,这场错代的较量注定会有“一边倒”的战局。
奇骏引以为豪的内饰配置有很多,像12.3英寸的悬浮中控屏、12.3英寸液晶屏、10.8英寸抬头显示,在实现三屏联动的同时也完胜了探岳的屏显配置;同时,奇骏的电子挡杆、实木纹与金属相结合的内饰用料、大面积的真皮覆盖以及大量的缝线都为其创造了不少的豪华感,反观探岳的搪塑难免会显得掉队。
当然,大众在品控、实用性和非对称中控设计上的突出表现也让探岳轻松收获了不少的用户和订单。
奇骏定位“紧凑”,但空间越级
全新奇骏的新面孔给足了所有人惊喜,其中车内空间方面的惊喜足够消费者喜闻乐见。官方给奇骏的定位为“紧凑型SUV”,光从定位来看,车内空间很难被抱有过高的期望。但恰恰是奇骏的试驾空间表现与多数人的预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甚至胜过了定位“中型SUV”的探岳。总而言之,奇骏的空间已经成为了教科书般的越级范例。
结合车身数据来看,新奇骏的长宽高分别为4681/1840/1725mm,轴距2706mm;探岳的车身数据为4589/1860/1660mm,轴距2731mm。
显而易见,奇骏的车长和车高要超出探岳不少。基于两项突出的关键数据,奇骏在空间利用率和空间带来的舒适性上都有不错的表现。
在利用率上,奇骏同时提供了5座和7座两种版本的车型,探岳全系都只有5座车型。且不看奇骏的第三排表现如何,至少有第三排的座椅就能在特殊情况下完成5座车型难以胜任的装载任务。
关于乘坐空间,身高175cm的同事在两台车的二排均有过试乘体验。直观来看在奇骏二排大概能有3拳的腿部空间和1拳带4指的头部空间,而探岳的二排则有2拳出头的腿部空间和4指的头部空间。
正如数据对比的结果一样,奇骏的乘坐空间,尤其头部空间相比起探岳,优势尽显。除了空间优势,奇骏在座椅舒适度方面也要大幅领先于探岳,毕竟这也算是日产家族的传统优势,“买沙发送车”的“隐形福利”对奇骏依然适用。
如此看来,定位紧凑级的奇骏承担的却是中级甚至中大级SUV的装载使命。说到底,还是在于新奇骏的车内有效空间有了越级表现,并借此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缸能战胜四缸吗?
动力方面,奇骏搭载了VC-TURBO的1.5T三缸发动机,与之匹配的是CVT变速箱;探岳的动力组合依然是熟悉的1.4T+7速干式双离合以及2.0T+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实际上在消费者得知新奇骏将搭载三缸引擎的起始阶段,绝大多数人主观上是不愿意接受的,毕竟无数的三缸例子都是“前车之鉴”,不是消费者不相信日产或奇骏,而是曾经其他品牌的三缸给消费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但可以肯定的是奇骏的三缸和其他的三缸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致使差异的根本就是“VC-TURBO”。该黑科技使得奇骏的1.5T能够根据工作状态的不同,自行在“高压缩比”和“低圧缩比”间切换,以致于能够兼得澎湃的动力和经济的油耗。
从数据也能看出,在对比探岳280TSI车型(1.4T)时,奇骏的1.5T(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300N·m)能够做到全面压制。最大功率比探岳高出40kW,峰值扭矩高出50N·m,工信部综合油耗也要比探岳低出0.3L/100km;而在面对探岳2.0T车型时,奇骏虽然在动力上优势减小,但油耗表现又与探岳拉开了一大截。
总得来看,奇骏用“一机(全系1.5T)之力”成功扛下了竞品三种动力规格车型的攻势,并且在油耗表现上一骑绝尘。
总结:目前来看,奇骏能在和探岳的较量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新奇骏用CMF-CD平台、VC-TURBO、智能四驱以及出色的造型和宽敞的空间重新树立起了日产奇骏的招牌,也一次次刷新着人们的认知,让人们知道“1.5T”和“三缸”并不是一种妥协,更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种创新,一种技术拔尖的裂变。对于从头到脚都是全新正向开发的奇骏,探岳显得力不从心,而这也并非探岳产品力下降所致,而是新奇骏的进步实在太大。
发布者:百一汽车,转载请注明出处:百一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