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1.5T发动机渐渐成为了城市日常入门车型的主流,。从国产到合资,再到豪华品牌,1.5T无处不在,无论是紧凑型市场,还是中型市场,其显然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消费者日常选车的主要选择之一。不夸张的说,在能源革命的历史交汇点,1.5T左右排量的发动机俨然已成为当下主流。
前段时间,2021年度“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评选结果正式出炉。从获奖名单来看,10款获奖机型中仅有3款为2.0T的引擎,剩余7款均使用了低于2.0T的发动机(包含混动系统),且1.5T发动机居多。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唯一一家连续16年上榜的车企,上汽通用依然没有缺席今年的“中国心”十佳。凭借第八代Ecotec 1.5T发动机,2022款别克昂科威S 552T也成为了评选组力荐的车型。
令人诧异的是,向来被圈内侃为“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在此次“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的评选中竟意外落榜。有人说是本田的1.5T发动机缺乏创新,也有人说VTEC技术陈旧,尽管现阶段的本田的确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锐混系统之上,但难以否认本田的1.5T发动机依旧实力不俗。
一个是“中国心”十佳的常胜将军,一个则以发动机闻名,别克和本田的“机王”之争在隔空状态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别克Ecotec 1.5T的研发代号是“阿凡达”,本田则是“地球梦”。那么在引擎的综合表现上,到底是“阿凡达”更具实力,还是“地球梦”更加出彩?
性能PK:“阿凡达”更胜一筹
别克“阿凡达”和本田“地球梦”有着相同的排量,但介于各自发动机技术的异同,在动力参数上还是存在着明显的高下之分。
阿凡达 | 地球梦 | |
发动机型号 | LAH | L15BL |
排量(mL) | 1498 | 1498 |
进气形式 | 涡轮增压 | 涡轮增压 |
最大马力(PS) | 211 | 193 |
最大功率(kW) | 155 | 142 |
升功率(kW/L) | 103 | 95 |
最大功率转速(rpm) | 5500 | 5600 |
最大扭矩(N·m) | 270 | 243 |
最大扭矩转速(rpm) | 1750-4500 | 2000-5000 |
从账面数据来看,“阿凡达”的几乎所有的动力参数都要胜过“地球梦”。其中,“阿凡达”的最大功率为155kW,比“地球梦”高出13kW。同时,从升功率来看,“阿凡达”依然要比“地球梦”多出8kW/L。
“阿凡达”和“地球梦”在峰值扭矩上同样存在着明显的高低之分,前者能达到270N·m的峰扭,足足比后者高出了27N·m。可以说别克“阿凡达”在峰值扭矩上的调校几乎达到了不少豪华品牌2.0T低功率发动机的水平。
在峰值扭矩区间方面,两款发动机算是各有千秋,“阿凡达”的峰扭区间为1750-4500rpm,“地球梦”为2000-5000rpm,虽然地球梦的峰扭区间更加宽泛,比“阿凡达”多了250rpm的峰扭平台,但“阿凡达”有着更加提前的峰值扭矩的介入点,恰巧也比“地球梦”提前了250rpm。从客观用车场景来看,更早的峰扭爆发点往往会更加实用。
道理很简单,正常驾驶过程中,几乎每一次路口的静止起步发动机转速都会达到2000rpm或以上,也就是说“阿凡达”的优势在于能让车主更早更快获得最大扭力,以获得顺利且不拖沓的发车,而过分宽泛的扭矩区间对日常用车并无太大意义。别说4000rpm,市区路况能达到3000rpm转速的机会都不多。
说到底,城市路况下中低转速常有,而高转速不常有。因此,对于买车代步的主流消费群体而言,更低转速就能达到峰值扭矩的“阿凡达”显然要比“地球梦”更易于用户驾驭。
技术PK:呼声高不见得技术强
人们习惯将本田称之为“技术宅”,坊间又有着“买发动机送车”戏侃之语,那么在发动机技术层面“地球梦”和别克的“阿凡达”又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呢?
首先,不得不承认,本田1.5T“地球梦”发动机在同级同等排量的引擎中依然有着十分靠前的功率表现,即同等排量下,本田的1.5T“地球梦”的马力上限总会盖过绝大多数的竞品。
“地球梦”能有如此实力最关键的原因还得归结于i-VTEC技术的加持。
都知道VTEC系统(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能随发动机转速、负荷、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变化,而适当地调整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使发动机在高、低速下均能达到最高效率。但VTEC系统对于配气相位的改变仍然是阶段性的,也就是说其改变配气相位只是在某一转速下的跳跃,而不是在一段转速范围内连续可变。
而“地球梦”i-VTEC可以理解为VTEC技术的一个加强版。即i-VTEC系统是在VTEC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称为VTC(可变正时控制)的装置——一组进气门凸轮轴正时可变控制机构。这使得排气阀门的正时与开启的重叠时间是可变的,换句话说VTC机构的导入使发动机不再局限于某一个转速才拥有合适的配气相位。因此,i-VTEC既能保证燃油经济性,又能拥有更高的功率上限(相关资料显示,VTC可以令气门重叠时间更加精确,可将发动机功率提高20%)。
即便i-VTEC加持的“地球梦”在技术上相比老款VTEC发动机有了不错的提升,但归根结底,i-VTEC仍然是VTEC基础上衍生而来,两者具有较高的同根性。VTEC技术1989年就已问世,说其技术陈旧也好,说本田“吃老本”也罢,该技术多少有些不够新意。
别克“阿凡达”为什么能在本田“地球梦”擅长的“功率”项上将“地球梦”挑落马下,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首先,“阿凡达”技术要比“地球梦”更新。技术总是在不断迭代的,更新的技术拥有更好的表现本就理所当然。“阿凡达”是通用第八代Ecotec1.5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内部代号,而Ecotec序列2000年才开始正式量产,第一款第八代Ecotec发动机2019年才亮相。
从“阿凡达”使用的黑科技上来看,“地球梦”也过于单薄。别克“阿凡达”搭载的35MPa 高压燃油直喷系统和高滚流气道、缸盖燃烧室进气侧masking、长冲程(S/B 1.15)和大弧面活塞头部都能有助于燃油充分燃烧,从而提高燃油效率。
同时,“阿凡达”升级的全程可变进排气正时系统和“地球梦”的i-VTEC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配合行业首发的Dual Fast相位调节器,严格说来这套新系统在效果上比i-VTEC更加先进,其目的依然是减小油压需求,降低油耗。
除此以外,像电动放气阀涡轮增压器、高响应且低背压的高效排气系统、水冷增压中冷技术以及低密度针刺缸套都可以看成是别克“阿凡达”提高引擎经济型、可靠性、稳定性,同时兼顾动力性能的有效手段。
另外,在静音技术层面,“地球梦”似乎并无太多的造诣。从用户反复诟病的本田隔音问题,和网络上关于地球梦发动机噪音铺天盖地的声讨来看,“地球梦”在静音技术上的欠缺似乎是客观存在和有目共睹的。
与之相反,别克“阿凡达”在设计之初就为静音融入了许多细节的考量。
别克通用本着“控制发动机爆发压力爬升率,避免强烈冲击及振动”,“提升怠速燃烧稳定性,降低怠速振动”和“最大化降低往复活塞不平衡振动”的原则,多措并举,将多余的噪声尽可能消灭在发动机源头。
比如缸体采用低压精密砂型铸造,铸件内部致密性极高,同时还集成了复杂的水路、油路和通风系统通路,缸体结构更加紧凑;再比如优化组件间隙,降低敲击噪;采用两级可变弹簧刚度,内置缓冲阻尼单元等等。
在正时链条方面,别克增加了包胶处理,降低了传动啮合冲击;在凸轮组件上消除气门间隙;在发动机舱盖别克还采用了复合式一体设计和吸隔声组合设计,实现中高频高效声学优化效果。
粗略来看,“地球梦”有的技术,“阿凡达”推出了类似的技术;“地球梦”没有的技术,“阿凡达”也研发出了不少。所以,要说“阿凡达”技术上对“地球梦”做到了碾压丝毫不为过。
智能PK:“阿凡达”可升级,“地球梦”不可持续
在引擎的智能化层面,两款发动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支持OTA,一个不支持OTA”。
“Avatar”来自梵文,本意有“升华”和“化身”的含义,在电影中,它是潘多拉星球上能够自我进化与提升的智慧生物,别克以此命名发动机,旨在暗示其拥有强大的性能和丰富的衍生扩展能力。
“阿凡达”与“地球梦”在OTA方面的差别将体现在后期引擎持续迭代的能力上,说白了前者的发动机能与时俱进,能随着升级包不断升级,而后者只会原地踏步。
“阿凡达”的优势除了智能升级,还有智能制造,“阿凡达”在智能制造技术上遥遥领先。
其采用数字化生产体系,应用数字化工艺平台和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工艺开发及模拟验证,能提升产品制造工艺开发可靠性,并通过应用MES(制造执行系统),提高生产效率,控制制造成本、提升产品制造质量。
其次,在制造工艺上有一流的自动化水平,加工线设备平均自动化率高达95%,装配线关键设备自动化率高达100%,采用了超低温氟橡胶、等离子涂胶、热管理模块红外焊、精密砂型铸造等众多新材料、新工艺,其中有不少是通用汽车全球首次应用。
此外,在大数据和智能化方面通过测试设备进行发动机大数据搜集,建模分析,实现质量预警和质量监控,提升来料质量和制造质量控制;创新引领汽车制造行业的设备维修运作新模式,通过采集、分析设备大数据来预测设备运行风险以及产品制造质量风险,防范于未然;通过自动排产、自动拉动、物料精准化管理、SAP物料追溯,实现物流系统的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及精益化生产。
总结: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发动机的实际表现,“阿凡达”都要在“地球梦”之上,虽然之前市场上“地球梦”呼声相对较高,但从综合产品力上着实与“阿凡达”落下了差距,只是“地球梦”诞生的更早,给在传播上给消费者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但“阿凡达”更强更新的产品力,无疑更适合当下的乘用车市场。因此,“阿凡达”能获得“中国心”十佳绝非偶然,“阿凡达”和“地球梦”之争的结果实际有了答案,关于消费者如何才能读懂这份答案,一切都需要交给时间。
发布者:百一汽车,转载请注明出处:百一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