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车市苦芯片久矣,谁曾想到制约各大厂家完成目标业绩的罪魁祸首竟不是来势汹汹的电动化或智能化,更不是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年轻用户需求,而是随着智能网联产品发展变得愈发举足轻重的芯片。
从去年底开始,芯片问题就一发不可收拾。大浪之下没有水滴能够幸免,芯片短缺的影响波及到了几乎所有的主流厂家,造成的直接影响或减产,或停产。早前就有专业机构预测,芯片短缺在今年对汽车产量造成的影响可能达到700多万辆,对行业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将达到2100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虽然说芯片短缺的问题有所好转,但前期对产量的影响,对经销商库存的影响,以及对市场终端销量的影响仍然没能彻底消除。不过,在“疫情”、“芯片”等多重的阴霾笼罩下,新能源市场依然能逆势而上,为寒冷的车市注入了一丝暖流。
11月销量有所回升,但同比跌幅依然较大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11月厂商销量排名来看,销量排名前十五的厂商中,多数厂家呈现环比增长,其中一汽-大众、吉利汽车、上汽通用、比亚迪、东风日产、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奇瑞汽车、广汽传祺相比10月呈现正增长。对比10月排名榜单,广汽传祺为新入围厂家。
另有五家车企11月的销量出现了环比下滑,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本田、东风本田、长安汽车以及上汽大众。
总体来看,车市回暖的迹象已显而易见,但距离芯片荒之前的市场水平尚需时日。
从11月销量的同比数据来看,同比负增长的车企仍然有11家。尽管相比10月销量同比下跌的企业数量(12家),11月多少有了些改善,但总体难显车市的颓势。
纵观10月和11月销量排名前十五的车企,唯独比亚迪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上涨,且涨幅均在80%以上,10月和11月分别上涨89.1%和81.9%。除此之外,10月销量同比上涨的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乘用车在11月未能持续同比的涨势,而在11月同比上涨的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和广汽传祺则是一反10月的同比跌势,其中广汽传祺涨幅明显,同比上涨27.9%,仅次于比亚迪。
新能源继续狂奔,渗透率有望再破两成
11月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为37.8万辆,同比增长122.3%,环比增长19.4%;11月累月销量为251.4万辆,同比涨幅为178.3%。
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保持了近几个月来强劲的增长势头。虽然就11月的整体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同时出现了销量的增长,但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增速明显要盖过燃油车不少,以致于两者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结合ICE和NEV的销量占比,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蚕食燃油车的既有份额,并且新能源市场对燃油车市场的挤压仍在继续。
可以清晰地看到,最近一年中,前六个月NEV对整体市场的占比仅有10%左右,且最高不超过12.3%。而后六个月,新能源市场开始迎来井喷式爆发,确切地说从今年6月(2020年12月-2021年11月中第七个月)开始,NEV的份额就跃迁到了更高的台面,达到了15.2%。随后数月,NEV份额节节攀升,8月甚至首度达到了20.1%的市占比,9月和11月份额同为19.9%。
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20%的市占基本坐稳,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市场也正在逐步从政策引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而转变,未来新能源市场的活力将充满更多的生机。
新能源终将和传统能源完成角色互换,新能源汽车能达到20%的市占,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来,这是大势所趋,是政策和市场的共同选择;二来,这是环境使然,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品牌都秉持着“将有限的芯片优先供应给新能源产品”的理念。综合来看,各方都在为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而创造条件,因此NEV的市占继续高走已是必然。
传统车企正面应战,新势力势头不减
从11月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来看,国内新能源市场大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和新势力眼中的传统车企也正式进入了势均力敌(销量方面)的阶段,双方你来我往,竞争角逐趋于白热化。
数据显示,销量排名前五的厂家中有三家为传统车企,销量排名前十的厂家中有七家为传统车企,销量排名前十五的厂家中有九家为传统车企。
其中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分别以90142辆、44157辆和15170辆的单月销量居于第1位、第2位和第4位。另外,像广汽埃安、奇瑞、吉利、上汽乘用车也都销量破万。一汽-大众(9231辆)、上汽大众(8882辆)和长安(6439辆)分别包揽排名前十五榜单的最后三席。
新势力阵营中,特斯拉依旧一马当先,小鹏、理想、蔚来以及合众(哪吒)销量继续破万。小鹏愈战愈勇,P7车型功不可没,基本占到了小鹏一半的销量,而G3i、P5产品较新,G9上市在即,未来小鹏的筹码会越来越多;理想光凭借一款理想ONE便能有如此竞争力,明年或将上市的另一款增程式产品很难说不让人期待,加之李想明确表示后期将会有纯电车型的推出,理想的市场前景无疑会更加理想;蔚来与合众(哪吒)的销量较为接近,分别为10878辆和10013辆。
事实证明,“蔚小理”销量破万已然成为了常态,合众(哪吒)也基本坐稳了新势力第一阵营的交椅。或许真要如网友所戏侃的那样,“蔚小理”的习惯称呼恐要变为“蔚小理哪”。
总体来看,新能源赛道,传统车企已逐渐适应了竞技规则,“难掉头的象”终究还是完成了初步的“转身”,新旧势力“平分天下”的戏码已经上演。而造车新势力本就是一群敢想敢做的人拼成的“集合”,其擅长迎难而上,因此新势力愈战愈勇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结:随着吉利芯片“龙鹰1号”的问世,我们大有理由相信“芯片短缺”的问题被彻底解决不用太久。届时,“芯片保供新能源汽车”为NEV带来的产量优势将大幅衰退,未来新势力是否能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还有待考量。而除比亚迪、大众等厂家外,不少传统车企现阶段还是凭借“以价搏量”、“以产品种类换整体销量”的方式与新势力竞争,实际上前者能与后者在智能网联方面真正匹敌的产品还不多,说到底还是在“错位竞争”。传统车企何时能做到新能源产品的良性发展和正向发展,仍然需要时间的打磨。
发布者:百一汽车,转载请注明出处:百一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