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朗。无论是传统主机厂还是当今的新势力都不约而同地将NEV事业视作了当下及未来企业发展的重心之一,一场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争夺的拉锯战已悄然打响。
大环境:NEV势头强劲,ICE略显疲态
苹果在不经意间取代了诺基亚,新事物若要淘汰旧事物有时候可能连招呼也不会打一声。事实上,万象更替总有过程,也许未来新能源汽车能如洪水猛兽般兵临城下,届时的燃油车或许只剩下对不可逆时代规律的慨叹,谁曾想到有关新旧能源汽车博弈的结局早已有了苗头。
结合近期乘用车市场的整体销量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传统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此消彼长的现象愈发明显,两极分化呈现加速态势。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NEV一路高歌猛进,销量增势完全盖过ICE。今年1-9月,NEV车型的累计零售销量达到了1818219辆,同比增长203.1%;9月NEV零售销量为333532辆,同比增长202.1%。
相比之下,ICE产品前三个季度的累计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幅并不明显,仅有2.7%;而在今年9月,ICE的前三季度累计零售销量甚至出现了30.8%的同比降幅。
一面是零售业绩成倍的增长,而另一面则是“原地踏步”甚至是负增长。可以说是时代的天平发生了倾斜,也可以说是自然选择,总之新能源汽车如今已势如破竹,燃油车颇有节节败退之势。

从NEV的市占情况来看,2018年为4.4%,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4.9%和5.8%;而今年Q1、Q2、Q3的市占率就已经分别达到了8.4%、12.0%、17.8%,其中9月单月的市占份额为21.1%。新能源汽车的“扩张”并未以线性的速率进行,而是持续处在“加速扩张”的状态。
Model Y迎来爆发,特斯拉继续狂奔
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并不能完全算是新势力品牌,确切地说它是网红电动车品牌的开山鼻祖,同时也是目前BEV阵营唯一一股超级力量。
Model Y上市数月,虽说从5月(12728辆)到7月(10354辆)零售销量还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但市场表现依旧稳健。不过,从8月起,Model Y便渐入佳境,单月完成了17198辆的订单,创下了其上市以来的销量纪录。事实上,8月的起势或许只是销量爆发的起点,毕竟9月Model Y售出了33544辆的新车。放眼整个乘用车市场,Model Y也仅次于MINI EV的35176辆的单月销量,此役可谓Model Y的成名之战。

除了Model Y,特斯拉Model 3也依然保持了强有力的竞争力,9月销量为22462辆,同比增幅达98.27%。
凭借Model 3和Model Y的强势表现,特斯拉也得以首次跻身厂商月度销量前15榜单,也成为了榜单中唯一一个专售纯电动车型的车企。换句话说,9月的纯电市场,特斯拉依然是王者。
特斯拉的火爆热销并不是竞争者们最忌惮的。相比之下,特斯拉尚且保留着对Model 3和Model Y的“降价”操作,就仿佛是悬在国内新势力或传统车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压迫感不言而喻。
哪吒崛起,威马掉队
聚焦新势力阵营,蔚来、小鹏9月销量纷纷上万。

这是蔚来经历过数月销量波动后的首次大幅回弹,也是蔚来首次单月销量突破1万大关。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起8月的5880辆的零售成绩,蔚来9月创下的10628辆的销量纪录基本达成了接近一倍的环比上涨。
蔚来销量的提升是给外界质疑的最好回应,也是对销量下滑的一次及时止血,同时更是对其新势力“一哥”身份和“第一梯队”序列的维护。
蔚来之所以能够创下销量新高,离不开ES8、ES6和EC6的共同发力,数据显示,三款车型的9月销量均达到了近半年来的最大值。其中,ES6和EC6销量增长明显,EC6环比增长88.3%,ES6销量环比增幅更是达到了124.6%。

得益于“车电分离”,蔚来产品的购车门槛被大幅降低,加之蔚来广泛布局的充换电站逐步形成规模效应,蔚来将比其他竞品更具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而ET7上市在即,蔚来也将拥有“SUV+轿车”的产品矩阵,产品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除此之外,小鹏也没有放过销量破万的“营销素材”,官号在10月的第一天就打出了“新势力首家交付破万”的口号。虽然说小鹏P5已经完成了上市,但小鹏能销量创下新高,与P5的交付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相反,小鹏能头顶“月销万台车企”的桂冠,P7绝对是功臣,9月销出7512台新车,相比8月多卖出了近1400辆的销量;同时,G3也凭借G3i升级产品的到来,相比8月销量获得了近1.5倍的增长。

相比蔚来、小鹏的销量表现,理想次之,哪吒紧随其后。理想目前相比其他厂家,产品相对单一,没有一定的产品深度,因此在品牌整体销量上有些双拳难敌四手。而随着哪吒自7月开始保持着的单月6000台以上的稳定销量,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哪吒已经成功进阶新势力第一梯队。
曾与“蔚小理”并属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威马虽然销量有所回暖,但比起“蔚小理哪”已很难同日而语。要知道威马的细分车型数量目前在新势力中是最多的,坐拥4款车型,但总体销量却与“蔚小理哪”相差甚远,即便9月销量达到了近一年的最高值,也不过只有5000辆的销量。若以威马的3158辆的上险数来看,名落孙山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难以匹敌思皓、零跑等车企。

比亚迪继续封神,大众开始发力
在传统车企阵营,比亚迪绝对算得上是新能源市场最闪耀的星。从9月新车交强险购买数据来看,比亚迪的NEV(BEV+PHEV)总销量位居所有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单之首,力压排名第二的特斯拉。
比亚迪的源动力来自于产品矩阵的深度和广度,目前来看DM-i或EV车型已覆盖比亚迪家族的八成以上,其中汉、宋PLUS新能源以及秦PLUS都有着非常可观的销量。就9月销量来看,三者中任意拿出一款车型都能敌过新势力一个品牌的销量。

比亚迪能站上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至高点并不让人感到惊讶,一来比亚迪入局新能源时间最早,拥有大量的技术专利和成果积淀。在动力电池、电驱系统、智能座舱及智能网联方面都取到了同级领先的成效。尤其在近几年,比亚迪通过惊世脱俗的产品设计一跃成为了中国豪华电车的新标杆,并通过出众的品控、用料和安全标准进一步为产品力加码。
另外,像比亚迪D1和海豚等车型的相继诞生,比亚迪家族的产品矩阵得到了大幅扩大,对细分市场的掌控力也得到了显著加强。
传统车企阵营的另一大看点便是大众。

在大众MEB平台的赋能下,大众在正向研发的新能源产品种类和数量上已经走在了同级合资的前列。算上ID.4、ID.6以及先前官方透露的未来会产出的ID.5,大众目前已经兼具了紧凑型、中大型SUV产品以及个性跨界的SUV电动产品,并同时拥有5座、6座和7座的布局。
另一方面,随着大众新能源产品的渐入佳境以及传统车企在机械层面的过硬调校和口碑建设,大众9月交出了一份相当不错的EV成绩单。例如一汽-大众新能源车型9月上险数量为5594辆,环比上涨39.88%;上汽大众同期上险数为6241辆,环比上涨54.98%。

大致来看,南北大众的MEB产品已初具战斗力,而在10月上市的ID.3又有着原汁原味的欧版造型和16万以内的起售价格,以及大众所擅长的两厢车基因,势必会将大众的新能源战力推向高潮,也会成为一种新势力的强敌。
总结:总得来看,整个新能源市场体量相比先前已有了相当大的提升,车企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一超多强的局面已经形成。随着第一轮大浪淘沙的结束,首批优质的新能源造车者已基本站稳脚跟。未来,新能源车企间的竞争将继续升级,关于技术、口碑、服务等多维度竞争的局面将成为主流。
发布者:百一汽车,转载请注明出处:百一汽车